赴日留学请注意!课堂十大“雷区”请别踩!
作者: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日本留学项目时间:04月22日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选择赴日留学,而语言学校成为了大多数学生学习日语和适应日本生活的重要起点。那么,在课堂上有哪些注意事项呢?日本的课堂文化与国内有显著差异,若不熟悉相关礼仪和行为规范,可能会在课堂上“踩雷”,甚至给自己的学习生活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迟到或早退

  守时是日本社会最重要的礼仪之一。在日本的学校中,迟到被视为极为不礼貌的行为。语言学校通常会严格要求学生按时到达课堂,迟到的学生可能会遭到老师的点名批评,甚至影响课堂纪律。因此,建议大家提前10到15分钟到达教室,以便做好课前准备。

  个人物品杂乱

  日本的教室一向保持整洁,物品摆放井然有序。学生在上课前会将课本、文具等整理齐整,而下课后也会迅速清理桌面,带走垃圾。如果上课时桌面杂乱,或课后留下垃圾,容易给人留下邋遢、缺乏责任感的印象。同学们务必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以维护教室的整洁。

  随意打断老师或同学发言

  在他人发言时,认真倾听是基本的礼仪。切勿随意打断他人,也不要表现出不耐烦的神情或发出不满的声音。此外,课堂讨论是学习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每位同学的观点都应受到尊重。即便你认为对方的观点有误,也不应当场嘲笑或否定。

  打断老师或同学的发言会被视为极其不礼貌的行为。如果有疑问或想补充意见,应该等对方讲完再举手提问。

  不按时完成作业

  按时完成作业是学生的基本责任,作业不仅巩固课堂知识,也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如果未能按时提交作业,会给老师留下不良印象,影响平时成绩。如果因为特殊原因无法按时完成,应提前向老师说明情况并申请延期提交。

  对老师直呼其名

  在日本,对老师要使用敬称,表达对其的尊重。直接称呼老师的名字被认为是不礼貌的做法,正确的做法是在老师的姓氏后加上“先生”(せんせい)或其职称。例如,田中老师应称为“田中先生”,以避免过于随意的称呼。

  不参与课堂活动

  在日本的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和互动被视为重要,教师经常组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活动。缺席这些课堂活动会被解读为缺乏团队合作精神和对学习的不积极态度。因此,同学们应当积极参与,以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并加强与老师和同学之间的交流。

  随意离开教室

  在课堂上,未经同意擅自离开教室是极为不礼貌的行为。如果有特殊情况需要离开,必须提前向老师请假,并在获得许可后才能离开。如果需要上厕所或处理其他事务,可以事先举手告知老师。

  不尊重老师或同学的隐私

  在日本,个人隐私被视为极为重要。在课堂上,学生不应随意询问老师或同学的私人问题,如年龄、收入和家庭状况等。此外,未经允许翻阅他人的课本或笔记也是不礼貌的。因此,在与老师和同学交流时,应注意保持适当的界限,避免涉及私人话题。

  使用手机或其他电子设备

  虽然许多学校允许学生携带手机等电子设备,但在课堂上,这些设备仅限于学习用途,禁止玩游戏或浏览社交媒体。玩手机不仅会分散自身的注意力,还可能影响周围同学。如果被老师发现,设备可能会被没收,学生也可能会受到批评。因此,建议在上课前将手机调至静音或关机状态,以专注于课堂学习。

  在课堂上吃东西或喝饮料

  在日本的课堂上,即使在休息时间,进食或饮水也应在指定区域进行,而不是在教室内。如果需要补充水分,可以选择在课间休息时去饮水机获取水,但不应在课堂上饮用。